池州日报关注丨池州远航:以港兴城 通江达海向未来

首页    港口新闻    池州日报关注丨池州远航:以港兴城 通江达海向未来

图为池州港码头一角。(资料图片)

  

    □记者何霞

  

        滚滚长江,碧波荡漾。

  

        10月14日,长江岸边的池州港江口港区三期码头,巨型轨道吊机依次排开,为江上停靠的货运船只提供装卸服务。

  

     由池州港远航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池州远航)建设、运营的江口港区占用岸线1111米,占地面积682亩,拥有码头泊位9座,其中万吨级泊位6座,综合吞吐能力5200万吨/年,集装箱通过能力10万TEU/年,是长江南岸最后一座万吨级深水港。

  

  “目前,江口港区对外运输货物以非金属矿和矿建材料为主,每天吞吐量达5至6万吨。为了充分利用岸线资源,公司启动了江口四期项目,谋划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做强做优港口经济。”池州港远航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满琳琅介绍。

  

      港口枢纽能力往往决定港口能否兴旺。池州远航自2007年12月组建以来,快马加鞭地开始了“补短板、强枢纽”,相继建设了江口港区二期项目、牛头山港区一期项目、外贸集装箱和散货两个海关监管场所,实施了港口信息化一、二期工程和环保一、二期工程,利用上市募集资金建设了江口三期项目。由此,结束了我市没有万吨级码头泊位的历史。经过15年的建设和发展,依托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的优势,实现了货物吞吐量由不足100万吨/年到2800万吨/年的跨越,跻身国家规模港口行列。公司人均吞吐量、亩均吞吐量、米均岸线吞吐量等指标连续五年位居交通运输部长江28个重点港口前列,被誉为是长江上的“人均强港”。

  

     在引船入港、扩大货源的同时,池州远航开始借力资本市场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2018年7月10日,池州远航成功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成为我市首家境外上市企业、全省首家境外上市港航企业。“上市以后,公司着力推进港口转型发展,由传统的装卸型港口向物流型港口转变,组建物流车队、投资建设港口仓储设施,专门从事仓储、代理、贸易业务,延伸了港口产业链。近三年,围绕‘工艺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目标,先后投入1500万元研发费用,取得实用专利15项,成果转化28项,为传统产业增添了发展活力。”池州港远航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桂四清告诉记者,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公司积极建设智慧物流、生产调度和内部管理三大平台,建立了智能通关、视频监控、喷淋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12个子系统,将传统纸质生产流程搬到“云端”,工作效率快速提升,为货主、船主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在高铁、民航、公路货运高速发展的今天,水路运输仍然具有运量大、能耗小、成本低等不可替代的优势。日益繁荣的水上运输,有力助推池州经济发展。数据显示,上市四年,至2021年,池州港远航货物吞吐量较2017年增长133.4%,经营收入增长138.8%,利润增长148.1%,经营业绩翻了一番多。港口吞吐能力快速提升,较好地服务了我市400多家内外贸企业,每年通过港口供应链服务系统的货物总经济价值超过200亿元。近几年,池州港远航各项人均指标均处同行业先进水平,成为安徽省港航系统货物吞吐量最大的公用型港口企业,为池州港成功迈进亿吨大港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池州远航将继续扩大产能、兑现潜力。池州港江口港区铁路专用线纳入国家铁路专用线重点项目,江口港区四期项目已获交通运输部批准,江口港区大宗矿石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入选安徽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区域交通运输环境,优化区域运输结构,对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构建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具有积极作用。

  

     桂四清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按照‘依托港口做物流,发展物流强港口’思路,着力打造人均强港、文化名港和生态绿港。以江口港区大宗矿石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为抓手,推动进港铁路、江口四期五期、梅龙一期等项目建设,形成‘一主两辅’的经营格局。我们正在积极筹划进一步借力资本市场,建设一个集港口经营、仓储配送、水陆联运、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物流基地,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现代化‘三优池州’作出更大贡献。”

2022年10月19日 10:15
浏览量:0
收藏